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2/3)

军在淮南的楚州、大城等5个城邑相继被宋军攻克。杨妙真带着幼子李璮率领忠义军余部北渡淮水,退回益都老家,继任蒙古山东行省。

不数年,杨妙真在对巴根台的思念中去世,她再也没有见过她无比热爱的巴根台。李全和杨妙真的儿子李璮袭父职继任山东行台,专制山东30年。

成吉思汗之孙,大诺颜拖雷之子,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以后,加授李璮江淮大都督。中统三年(1262年)李璮畔蒙归宋,7月,蒙军攻克济南,李璮被俘处死。

巴根台缔造的山东忠义军象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到这里终于划上了悲壮的句号。尽管李全夫妻父子艰苦经营山东近40年,但是因为巴根台在益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工商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战死沙场,还有一部分病死或流落他乡,他们再也无力重现益都的理想之城。

嘎尓迪、纳尔丁等护送巴根台一路北行,部队每人备3匹马,日夜兼程。渴了就喝马奶,饿了就吃腌羊肉。有的蒙古士兵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马鞍下,半天以后就半熟了,味道很鲜美。困倦了就在马上睡觉,很少宿营。

遇到高山他们纵马而上,遇到不能徒涉的大水他们就把随身的牛皮袋吹成气囊,浮水而过。海春和黄凯没有经过如此艰苦的行军,十分不适,两股都磨得鲜血淋淋。

巴根台沿途采集草药给他们敷上,以防伤口在炎热的夏季感染。尽管行军十分艰苦,但是蒙古士兵却十分豪迈,没人觉得不能忍受。经常有士兵一边行军一边唱起家乡的长调,悠远的歌声响彻整个草原,直到唱的每个人脸上都有了笑容,于是队伍又精神抖擞的前进。

连海春和黄凯都被感染了,感到兴趣盎然。谁说蒙古人是吃人恶魔,他们和汉人一样,有自己的悲欢喜怒,爱恨情仇。他们比汉人更加吃苦耐劳,朴实勇敢,他们待人诚挚热情,无论多么艰苦,每个人脸上都会闪出孩子气的笑容。

海春和黄凯被这个民族深深的感动了,难怪他们之中会孕育出成吉思汗、巴根台这样的硬汉,这样的伟人。

部队沿途跋涉,不在任何城邑村庄停留,不一日望见了巍巍雄踞在华北平原的中都城。那是巴根台拼死奋战过的地方,现在牢牢掌握在蒙古人手里。

部队由怀来、宣德、宣平一路出塞,沿着外长城一路向西。脚下就是漠南的草原了,向北望去就是巍然耸立的大青山延绵不绝。

部队爆发出一阵欢呼,很多人征战中原很多年了,再没见到过辽阔的草原,能不激动。海春和黄凯头一次见到这么广阔的原野,也被这雄伟壮观的景象而震惊。啊,草原之子巴根台回来了。

美丽的草原犹如一剂良药,把笼罩在队伍头上阴云吹的一干二净。海春知道了,为什么生长在这里的人心胸如此宽广,为什么这里的人总能那么乐观豁达。

疾疾赶路的队伍开始有了笑语,嘎尓迪对巴根台说道:“我怎么也忘不了我们少年时代的那些事情,那时候真好啊,我们无忧无虑的在大草原上飞奔狩猎,没完没了的欢声笑语。人长大了,烦恼和不如意就都来了,让人怎么也笑不出来。就像你,已经成了传奇的草原英雄,可是这么多天也没见你有过笑容。”

巴根台说道:“我并不想当草原英雄,我只想过咱们小时候的日子,我们几个纵马驰骋,飞鹰射猎。可是长生天自有他的安排,人长大了就学会了爱和恨,在这纷扰的世界上,我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嘎尓迪说道:“是啊,我就恨过你,我怎么也不理解你为什么为了一个奴隶杀我的亲叔叔。但是现在我不恨你了,你是草原上人人传唱的英雄,你做什么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也许你是对的,错的是我。你的姐姐已经为我生了3个儿子,我不能再责怪她的家人了。”

两个人说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