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决战(二)(2/3)
生力量,杨谅他,仍是有反扑的机会......”
“胜而不骄,据实所测........楚国公果然厉害,继续!”
“谢陛下,夸奖!就好比现在的蒲州城之战,老臣料想到杨谅定是已经知道了此战下来,我守城的兵马只有区区的几千人,可手握三十万余众兵马的杨谅,为何不乘机反扑过来,再次占领蒲州城........老臣想他,定是在这屡战屡败之下,因其军心浮动,士气低落,不敢躁进蛮动.......依照现在的战事所看,确实对我军来,是非常有利的时机,可以把握战机、而乘胜追击,但此时的战机对汉王杨谅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好的时机呢!”
“楚国公所忧虑的不是汉王杨谅!而是他手中的三十多万大军吧!”
“陛下英明!三十万大军,兵力虽是十分庞大,威震大隋,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军之中军政各分各管、杂支过多,因此才无法集中发力,方可让老臣屡战屡胜。“
“士气低落,不敢躁动蛮进,再取守势,乘机整顿军纪!”
“陛下所在理,具杨谅大军内部的探子所报,杨谅的大军之中,有自己旧部,骄纵蛮横,欺下瞒上,又有江南豪强虽是表面鼎力扶持,但还是各行其政,还有......就是六镇新八柱国的暗中操控。”
“力分则敌败,力中则我忧.......哈,看来楚国公的消息,还真是灵通啊!竟连六镇新八柱国都已经知晓了。“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老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哈,想当初楚国公刚要领兵平乱之时,就已经估算好了,只要一个多月......就可以让杨谅的这场造反之事,以失败告终,看来是所言非虚啊!”
听闻隋炀帝杨广如此夸赞之言,想必其他人定是喜悦不已,然而只见杨素听闻瞬间,却是不喜反忧起来,而反观此时的杨广则是随之静默的看向远方,似有思索一般。
“陛下,老臣并非夸大其言.......汉王杨谅,久离沙场,更无冲锋陷阵的血战历练,根本就没有什么沙场的经验,只因得江南豪强相助,与其六镇新八柱国的暗中操控,才会这般肆无忌惮,造反失败是早晚的事情.......老臣都是据实所而已。”
“哈.......楚国公,不用太过紧张,朕并无他意,之时随口一而已,现在一个月快到了......请问楚国公接下,你要怎么打啊?”
“经过这数次战之后,此时杨谅的叛军,已是士气异常低落,犹如惊弓之鸟,不堪一击,老臣想......擒贼先擒王,直捣黄龙。“
听闻杨素如此述之后,杨广惊愕的回头看着杨素,瞬间其迷糊的神情,显于面色之上。
“楚国公的意思........你是想率军直攻晋阳?”
“陛下英明,一听便知..........现在杨谅的大军,都是缩兵怯战,以守代攻,老臣只要抓住机会派出少量兵马,牵制一下晋阳周边那些州县的人马,以其声东击西之计,便可于乱中、率领其主力部队一路东上,直扑杨谅的老巢晋阳,打塔一个措手不及。”
“厉害!以其区区几万人马便敢力敌三十多万的杨谅大军!楚国公,果然是宝刀未老,如此气壮山河之举,为有你杨素敢为......既然楚国公有这般雄心壮志,那朕这边刚好有好消息,可为楚国公多增加些胜算了。“
“哦!请陛下明示。”
“首先便是杨谅最信赖的大将军,直奔河阳的余公理。”
“余公理领兵出征,虽有几万人马,但其性格轻率、自大又无其计谋、战略,自以为依恃人多便可骄横蛮众,长驱直入敌方腹地,跟本不懂什么叫运筹帷幄,很容易被打败的.....哈,看来这个右卫将军史祥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