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为什么不来听我的课(2/4)



宿白说,“实话实说,我挂名没有问题,但教研室这边日常工作有点多,我又同时开两门课程,还带那么多研究生。空余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教研室再有一名指导老师协助社团的指导工作。”

俞先生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我刚才跟苏亦他们聊过了。有宿主任挂名最好,我这边也协助宿主任做一些指导工作,这样一来,应该没有问题了,宿主任觉得呢?”

宿先生的表情看不出来喜怒,“挺好!”

于是,指导老师的问题似乎就这么敲定了。

这两位先生给新成立古建保护协会当指导老师,这是苏亦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任何一位先生,对于苏亦来说,都感觉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

但想一想,又觉得正常。

这是考古专业成立的第一个学生社团。

又恰好是学校有关方面急需要的一个专业类学生社团。

如果未来真的可以投入到一些具体工作之中,又必须要专业的老师负责指导。

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需要考古专业的诸位先生参与,不是宿白先生就是俞先生,不要不就是吕遵锷严文明李仰松等先生,但一下子,就把两位有故事的先生聚集在一起,这是苏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一想到,这两位先生可能会因为社团方面的存在分歧,未来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关系,苏亦就有些头疼。

但那是未来。

现在还没发生。

并且,两位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社团的成立。

这是好事。

甚至,俞先生支持他们的方式还更加的直接。

直接跟苏亦他们跑一趟学生会。

这样一来,学生会哪里还有拒绝的理由。

不仅如此,听到俞先生过来,学生会袁主席又再一次亲自陪同。

申请一个新社团,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并不多见。但也不是第一例,但不管如何,都足够引起袁主席的重视了。

因为俞先生的出现就表明了一个态度考古专业这边对古建保护协会的事情还重视。院系方面表示重视学生会这边还卡着不通过审批,那就说不过去了。

学生会自然不会卡着。

毕竟苏亦在北大大小也算是个名人了。

名人办事有名人的好处,但也坏处,就是多只眼睛盯着,袁主席做事也要保证公正性。

但俞先生来了,事情基本上一开绿灯。

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审批流程了。

这个时候,苏亦才知道,校团委那边专门的社会办公地点。就是除了学生会之外,各个社团都统一在一个房间办公。

这个模式有点类似前世高校的社团一条街,社团大楼之类的。

反正就是一旦有社团活动日,大家都朝着社团大楼跑,各个教室都给各个社团占领。不过这种社团形式,大一的时候轰轰烈烈,大二的时候销声匿迹,大三的时候,谁不知道社团是咋回事了。

不过每一个高校的社团活动都不太一样,甚至,有的高校社团都不需要申请,直接当野社团。学校管理不严格的时候,都可以在新生报道的时候混在社团街招新。

这些猫腻跟门道,苏亦不能说门清,但是在大学混那么久,他肯定比普通的学生还要了解。

北大的有专门的社团办公地点,倒是出乎苏亦的意外,也出乎俞先生的意外,看得出来,俞先生以前也不怎么关注这一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