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古代建筑(2/4)
特别推崇,说你天生就学民族考古的料,不跟他学习民族考古可惜了。还说你选择北大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啥情况?>
这些话,他根本就不知道啊。>
啥时候,梁钊涛教授的怨念那么大了?这是挑事的节奏啊。>
苏亦只能傻笑,简单讲述一下王局长去视察的经过。>
李仰松先生点头,“对于梁钊涛教授的话,我同意前半段却不认同后半段。他说你非常合适民族考古,这点我是认同的,但他说你不跟他学民族考古可惜了。我倒是不觉得,如果你真对民族考古感兴趣的话,跟我学习也没有问题。”>
啥?>
李仰松这是要跟梁钊涛教授抢人的节奏啊?>
问题是我不是梁钊涛教授的弟子啊。>
这完全就是挖宿白先生的墙角好不好。>
苏亦能答应吗?>
要是他敢答应,分分钟被宿先生逐出师门。>
这样一来,苏亦只能装傻,“李老师,其实我对民族考古不太了解。”>
李仰松先生不在意,“没事,你以后要经常过来听我的话,你会慢慢了解的,说不定就会爱上民族考古。甚至广义来讲,你们在广东做的百越考古也属于民族考古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忙着拒绝。就算你未来研究佛教考古,肯定也会涉及到青藏地区以及西域地区的民族考古。这个方面咱们都可以交流一下的。”>
显然,李先生也想招研究生了。>
现在既然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拿着别人的研究生来练手,过一下导师的瘾,应该也是不错的。>
对于这个提议,苏亦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苏亦跟李仰松学习民族考古的事情似乎就这么敲定了。>
两人走在文史楼楼梯上,这不动声色的交谈的模样,像极了情报头子在交易。>
苏亦确实不抗拒跟李先生在学术上的交流,前世要有这样的机会,苏亦说不定要幸福的休克过去。>
因为跟李仰松先生有了这样一个不算约定的约定。>
苏亦下课以后到图书馆,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阅民族考古的相关论文,如李仰松的《云南省佤族制陶概况》,《考古通讯》1958年2期;《佤族的葬俗对研究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一些启发》,《考古》1961年7期。>
此外,还有宋兆麟:《云南永宁纳西族的葬俗-兼谈对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考古》1964年4期;《云南永宁纳西族的住俗—兼谈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考古》1964年8期。>
甚至还有一些汪宁生的相关论文。>
在五六十年代,相关的民族考古论文并不算多。>
可以看的,也很少。>
一个下午的时间,苏亦就能把这些东西给翻完。>
前世,苏亦曾经看过李仰松先生参与编写的《佤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也看过他自己编写的《20世纪50年代西盟佤族社会历史调查》。>
这些书是了解云南佤族最为重要的资料。>
甚至,翻看这些论文以后,苏亦也去借阅林耀华先生的相关着作。>
虽然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但苏亦也没有萌生要写相关论文的想法。>
已故的台湾史学家余英时就曾经对在学术研究上,通与专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提出过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学术上,通与专是看个人的。有人愿意是专家,他不想“通”,对“通”没有那种意识。有人故意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