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资料&背景(4/7)

为其改名为恒照,继位以后更名位旦,生于延光二十六年,神烈皇后萧氏所出。)

皇次子德王厚牧(生于永隆六年,庄妃温氏所出)

皇三子纪王厚敬(生于麟嘉元年,良妃朱氏所出)

皇四子景王厚敦(生于麟嘉三年,神烈皇后萧氏所出)

皇五子光王厚政(生于麟嘉六年,惠妃刘氏所出,刘氏生前为惠嫔。)

皇六子鲁王厚致(生于麟嘉十年,慎嫔方氏所出)

皇长女宝华公主(生于永隆元年,神烈皇后萧氏所出)

皇次女宝善公主(良妃朱氏所出)

皇三女兼华公主(神烈皇后萧氏所出,英宗时颇喜弄权)

皇四女阳文公主(良妃朱氏所出,鲁王之姊,八岁即夭。)

皇五女高明公主(淑嫔徐氏所出,生前为淑仪)

皇六女嘉善公主(淑容许氏所出)

皇七女安平公主(慎嫔方氏所出)

皇八女文新公主(淑容许氏所出)

宣宗后妃并不多:皇后陈氏以下,有:

贵妃萧氏(贵妃萧氏极宠于宣宗,宣宗三日不去贵妃萧氏之处,即难以入眠,去世之时也是贵妃萧氏一直陪伴左右)

庄妃温氏(温氏有宠但不甚厚,乃是宣宗兄长许王所赠美姬,宣宗继位不久即失宠。)

良妃朱氏(良妃之宠,仅次于贵妃萧氏,良妃容貌极美、善解人意,是宣宗兄长许王所赠,与贵妃萧氏时常不合,但因为皇后陈氏和贵妃萧氏关系十分亲厚,良妃朱氏面对二人不敢自大,只能小心自保,麟嘉十五年去世,赐谥宁惠。)

惠嫔刘氏(惠嫔稍有宠,是为报答理盈侯刘家从龙之功所娶,刘氏有文才,常与宣宗、贵妃萧氏酬和。)

慎嫔方氏(贵妃萧氏为分良妃之宠而引见之女,慎嫔在宣宗晚年时候十分得宠,侍奉贵妃萧氏如母,因而引起非议。)

昭仪王氏(娶金氏是为了巩固与长春侯王氏家族(贵妃萧氏大伯母一族)的联系,但宣宗对王氏几乎无宠,王氏空有昭仪之位,如同摆设,其本人亦很不会说话,屡屡出言讽刺其他嫔妃,因此被人疏远。)

淑仪徐氏(徐氏少宠,良妃朱氏引见。)

淑容许氏(许氏少宠,良妃朱氏引见。)

三、部分历史小故事:

1、昭明皇后小传

昭明皇后小传

孝义慈仁辅天弼圣文定至德元敬敦烈昭明皇后魏氏,浙江嘉兴府人,崇国公魏忠之女,家本至贫,鬻履而生。初,直水俭,官府绝民不顾,人皆易子而食,高皇帝饥而昏于途,道见后,后不忍其死,咀糟麸于口,烂以浆液而活之,高皇帝感叹乃曰:“他日若富贵,我归来娶汝。”后诚信焉,告以姓名,遂与约定。后父国公魏忠者,早讳魏十一,数欲婚女而后坚不许,曰:“我与他人约,誓不改从也。”后父屡薄之,奈何后意极坚,不得曲其意也。值高皇帝举兵江淮,略江南,遍访各所而得后,喜不能自尽,遂与婚姻,且顾谓诸将曰:“若非彼女,奈何有我?”然,后不施功伐劳,更不语人当日之事,及皇后之位,高皇帝数欲荣后族,后固辞止曰:“无功受禄,非吉事也。妾族有何功于社稷耶?皇上不忘当日之约,仁已尽矣,何期再加生荣,淆赏罚之度也?”帝数欲加而后数止之,高皇帝每叹之曰:“虽卫子夫于魏氏何及也。”故终后一世,后之父兄皆不得列爵高显,仅除殿中指挥点检,至其身后,方叙列侯,以至于国公,且私门无会饮,往来阙闲客,故肇光年间,无外戚干政之扰,此风诚自昭明皇后始。后又亲事纺织于宫中,以诫内妇,衣冠素朴,挫而补之,以至上卒不忍见,欲与替之,后遂诫帝曰:“莫忘百姓饥寒之节,此诚当日妾与陛下同处也。”故内廷之费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