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去无可去(2/3)

一个人的德行。这样,我看你叫小六不好,读书人要有像样的名字,先生给你取个名字好不好?”

小六忙说好,理王想了想道:“《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话: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做人要先有礼,知礼而后行,即便读书不能读好,也能做个有道德的人,我看你就改叫法士吧。”

理王说罢把他放下,自己取出纸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字“隋法士”,交给了小六说:“今后你就叫这个名字吧。”

小六得了名字,拿着那张纸欢天喜地,朝理王叩头而去。理王望着他的背影心满意足,正要转头走了,忽然刘阿三翘着脚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叫道:“黄老爷!快逃吧!”

理王一听,转身一看,刘阿三形色匆匆地说:“黄老爷快逃啊!”理王便问:“怎么啦?出什么事了刘老爹?”

刘阿三说:“上面,上面有人来抓您了!”

理王以为他玩笑,还把他扶进家中笑道:“您老拿我撒沁,谁会来抓我?”

刘阿三急得舌头打卷子,道:“王……王爷,您是王爷!有人来抓您!”

理王从未在村里说起自己的身份,一听他这样说慌忙道:“刘老爹你哪里知道的……”

刘阿三用做拐杖的木棍子往地上一戳道:“我两年前就知道了,那时候县里布告贴的老大,京城理王爷逃出来了,一男两女,当初不在意,后来想想画像儿,再想想您这样的人物和我们这些庄稼人一点儿不像就明白过来了,怕人疑才不说的!今儿早上听人说,县里有大兵到了庆元来抓人,我想就是来抓您的!还是快逃吧!”

兵来抓人?理王想了想莫非是锦衣卫?锦衣卫怎么忽然知道了自己的行踪?

也来不及细想,理王急忙把消息告诉家里人,一家子上下听后都慌了,来不及做完粥米,先熄了灶头,一面大包小包收拾起来,一面吩咐刘阿三叫村民来这里自取自用吃的东西。

刘阿三素来感谢理王,只说:“现在还管这些吃的做什么!快逃走吧,他们来抓人就完了。”

理王不敢怠慢,一家人慌忙往南边逃窜而去。

他们才走,一群兵士便到了,不料刘阿三猜错了,这些人不是来抓理王的,而是来抓张地主一家的。原来今年七月村里人凑不齐催缴的银子,张地主是粮长,自家砸锅卖铁凑齐了一村人交的钱数,谁知交钱途中半路遭遇土匪,把钱都抢走了。

他到了县里,县老爷非但不听他辩解,还说他身为粮长逃交赋税,把他一顿毒打,并叫府兵来村里把他家人全部抓走,不交出钱就要打死他。

大抵是哪里传出来的风声,刘阿三听去了以为是来抓理王的,急着劝他们走,理王一家还为这事儿马不停蹄地往福建那里逃。

他们风餐露宿走了许多山路,也不知到了什么地面,一行人已经困累至极了。小雨生才两岁,叫人来回抱着哭哭啼啼没个完,一会儿说:“妈,累!”一会儿又说:“不走,不走,不要走!”,琴袖安慰了他许久,可是雨生还是闹个没完。

琴袖刚想发火,忽然听见他说:“我要喝水!”就把包袱中的羊皮袋给他喝。哪想到这个小孩子一拿到羊皮袋,随手把袋子扔在地上,一袋子的水流了个精光。

这下琴袖再也忍不住,一把拉过他狠狠打了他几下屁股,骂道:“孽障!”

雨生一会儿就哇哇大哭起来,陈氏忙把他抱起来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的,等找到了溪流再去灌点水吧。”

琴袖哭道:“这里荒郊野岭,连夏干旱,连草根子都枯了哪里来的水给他!这个孽障,今天不打死他!”

陈氏忙捂着大哭的雨生说:“算了算了,萧妹子别气。”

“姐姐不要纵他这样的性子,日后为非作歹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