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卅九章 体统之隆(2/3)
思,屁颠颠去劝许王放人。许王被杨兆符这么一劝想想也有道理:何必要杀掉裕王?把他赶出京城还少了许多麻烦呢!
于是勒令裕王离京,裕王倒也巴不得走,离这里远远的。可这一来,替罪羊不就没有了?许王还没等到今上苏醒就已经反悔要去追人,可惜裕王已经快马加鞭往湖广的封地去了。
这下他就发了飙,冲着杨兆符一通大骂。杨兆符虽不是什么大忠臣,也好面子。这么一骂弄得他也暗自怀恨在心,二人渐渐就起了不快。
今上渐次苏醒,可是仍不能讲话,许王守在今上身边,杨兆符也守在身旁。小半个月过去,皇上才渐渐有了些精神,可因太子之死仍然悲痛。
一日午后,他与钱皇后同进午膳,二人吃到一半,相与抱头痛哭。今上昏沉了许久,儿子的丧事还不能办得很清楚,如今钱皇后一力主持之下,已追上了谥号思怀孝恭太子。将其先葬在先帝陵中,等自己的敬陵修完,再移葬敬陵。
这些身后之事并不能满足今上思念太子之心,他愤懑之情无所宣泄,一定要追查出杀害太子的凶手。
此时,一道上书摆在了今上的御案。
许王弹劾裕王毒杀太子。
当时太子千秋,许王并不在场,今上以为许王不可能杀害太子。诸兄弟之间觊觎皇位的恐怕如今只剩裕王了。
还没等大臣们反应过来,今上已经绕开内阁发出中旨:将裕王以谋反之罪削除王位,斩首示众。
消息传开,天下哗然,许多大臣纷纷上书说事实不清不楚,怎能随意杀害兄弟手足?可是今上早被愤怒冲昏了脑袋,哪里管得到大臣劝诫?于是又发一道中旨,要锦衣卫从速去办。
可是满朝文武见此情状,就连杨兆符都觉得今上这样做太过草率。于是悄悄撺掇手下人在紫宸殿外跪地请命,哭求今上不要任情行事。
当是时,一百多位朝中大臣跪在紫宸殿外磕头请命,可今上就是不听。闻说有几百个大臣不肯依从,气得他下令缉事厂太监将这些人统统抓去打屁股。
有些大臣已经上了年纪,本来跪的已经体力不支,结果被缉事厂这么一打,手一重就一命呜呼,为此而死的大臣有七人之多,此种倒行逆施,更令大臣们群情激奋,傍晚时分,更多的大臣涌入皇宫,在紫宸殿外大哭大闹。
今上闻知大臣如此,虽然气得肝疼但害怕朝中众臣群起而攻,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只能急召杨兆符来问话。
杨兆符新与许王不和,杭梦苏盼着他能揭发许王杀害太子之事。
可是他还是看错了杨兆符这个人。
杨兆符此刻心中想的不是对付许王,而是发觉今上对许王深厚的爱弟之情。
杨兆符步履匆匆地入了乾清宫,可是他一路上也在挣扎思考:今上难道真的是傻子么?许王和裕王二人之间,谁想取思怀太子而代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若是今上也怀疑过许王,可仍坚持处死裕王,就说明今上对许王回护已至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若此刻贸然去说许王的嫌疑,不是得罪了皇上么?
所以杨兆符选择闭嘴。
进了乾清宫,钱皇后也在。他不敢走近,只模模糊糊听见皇后在里头说:“皇上若是一意孤行,不知春秋之史如何看待皇上。”
又听皇上说:“皇后难道不痛惜思怀之死吗?”
“思怀太子是妾所出,妾身只会比今上更想知道是谁杀害了他,可是不分青红皂白残害手足,皇上就成了一错再错之人了。”
随即一阵沉默,杨兆符只能听见一阵太息。
门渊看见杨兆符来了许久,这时才悄悄朝里头说:“皇上,杨阁老来了。”
“快请他来!”
杨兆符这才进去,钱皇后一看见他就哼了一声,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