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卅八章 天不慭斯(2/3)

追杀。

李沛无法,只能偷偷潜入京城暂居,借助杭梦苏和秦拂雪的接济才勉强过活。

李沛和小呈虽说落魄,同样担心理王一家。可是京城竟无半点消息,他们为此也是茶饭不思。幸而秦拂雪出面劝解,没有消息倒是最好的消息,因为说明理王没有被抓住,小呈细想也是,也只能自我宽慰了。

百事皆颓,若说有一线生机之处就是杭梦苏和张思慎了。

借助容春的钱财,杭梦苏很得杨兆符喜欢。杨兆符渐渐以他为心腹,永隆元年恩正并科,杭梦苏中了探花,急忙被选为九品庶吉士,第二年调入国子监做六品司业,升迁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可这种事在当今朝廷那是极寻常的,张思慎也因巴结杨兆符得了极大的好处,从中书科调入礼部做礼部郎中。二人虽说表面上讨好奉勤杨兆符,实则暗中积蓄力量,想要将杨兆符一党一网打尽。

只不过以他们之力,恐怕回天乏术,更敌不过势力庞大的许王。

许王见日子久了,渐渐也做起了皇帝梦,他想起母亲纯妃死前写给他的信,再度拿出来观看,深觉母亲之聪慧:

原来纯妃也曾预料过自己日后的下场。有皇后在,她若一个不慎便难逃一死。但是一切能做的局,她都已经布好了。当今圣上当初还是太子的时候缘何子孙不蕃?只有一个太孙和一个郡主?原因便是纯妃长期撺掇太子服食的丹药伤了太子的根本。

如今他做了圣上,虽面上威猛,但实则已不能生育。

至于太孙为何从小身体羸弱?自然是纯妃悄悄在太孙饮食之中下药的缘故,如今他当了太子,身体越发的不好,许王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他除去。

而纯妃、许王又与今上是最亲近的人,今上一旦驾崩,无人可继,还能选谁做皇帝?选来选去也只能选许王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人在京城,还有谁会想从外面迎进一个藩王立之为帝?理王不可能、范王不可能、嘉王已经死了,天下一半已经进了许王的口袋。归根到底这一切计策,都出自纯妃当初的安排。至今许王仍赞叹他母亲真是计谋深远,竟能照顾到今日局势。

太后即便看破了这一点杀了纯妃,但也已经回天无力了。

当然,太后虽无力,还有许王的几个小弟弟呢!他们也是藩王,也留在京城,自然对许王而言是个威胁。

不过既然先帝走了,他们也该跟着到封地去了,对付他们何其容易?许王一道命令,什么吉王、裕王、信王、韩王统统都要就藩,就连年纪最小刚刚封了蒋王的十二弟也被赶去封地不许回京了。

即便吉王、裕王、信王与许王比较亲厚,母亲又与纯妃相与,但皇位面前容不得他顾惜兄弟之情。该走的还是要走,只是这回,裕王拖着不肯离开。

许王催了数次但他就是磨磨蹭蹭,自称有病不能远行,横竖拖到了蒋王离京。

许王不急,京城如今是他的,将来更是。

他倒要看看这个裕王能病多久。

裕王自然不能一直装病,所以许王早已不把他放在眼里。

每当许王做皇帝梦时,他就把母亲的信拿出来读。他一面读着母亲的信,一面得意。只要现在的太子死了,皇位就是他的了,什么裕王不裕王,也已经无关紧要了。

许王现在先要除掉的就是太子。

太子先天有些不足,加之后天吃坏了药,早已病得不行,今上对此也时常揪心。可是杨兆符和许王怂恿今上玩乐,太子死活,其父皇蒙然不知。

恰逢太子生辰,千秋节宴席大办,待到千秋节那日,宫中大摆筵席,诸亲勋贵及公卿大臣,俱来表贺,就连裕王也不敢称病谢免,只能强装扶病来送礼。

宴席声势浩大,鼓吹不绝,朝中要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