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2/8)


很多无力自主开发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的原因。

另外,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i8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i8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文章报道的-。

中央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单元首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发的-2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体系,还有三元的体系,器件效率分别为和两篇文章均发表在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发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发表的格式是“hort ommu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rticle格式的文章,ommu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hort ommu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特性曲线以及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电镜、,电荷迁移率,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0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i8体系具有“超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i8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000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i8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0.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0.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i8还兼顾了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许秋初步判断,这种材料或许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