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集贤关之战 2(2/3)

边的。

打仗打的是什么?还不是资源。你就算把半自动步枪都发明出来,但没资源造有个毛用。而大明的资源在哪?就在东南。

朱慈烺可以接受一个破烂的东南但绝不接受东南的资源被满清利用。因为那会拉长中国统一的时间,也会延迟大明加入大航海时代的步伐,增加中国和西方竞争的难度,会死更多的人。

最终朱慈烺决定按照原来的计划以不变应万变,等多在扎营的时候扎的更硬一点。

第三日,朱慈烺没留守中军而是来到前军大营观战。

通过望远镜,朱慈烺也见到集贤关的全貌。

集贤关坐落在脊见(xin)岭上,集贤关本名不叫集贤关而是叫脊见关,因为发音相似就渐渐变成了集贤关。

脊见岭属于喀斯特地貌,不长树木难以隐蔽。清军沿着长长的山脊挖了一条半人深的壕沟,时不时的见有守军走动。

集贤关的关墙高约一丈,算不上雄伟但都是石头垒成的很难用炸药炸塌。不过关门附近是青砖砌成,那是唯一的弱点。

此外关前还有深沟,沟上只有一座石桥相连。关前还有一座垒墙延伸到桥前,守军据桥而守。

城关上还有箭楼、角楼,内部还能隐约可见营房的一角。

朱慈烺刚放下望远镜就听到一声炮响,关门大开一列骑兵快速冲了出来。

明军这边也鼓声大作,早就有所准备的火炮立即开火,炸的对过人仰马翻。皇家近卫师的骑兵从大营右侧快速迎了上去。

关墙上的火炮也向明军骑兵开火试图支援,但立即招到报复。片刻后,城关上便不敢再开火了。

朱慈烺立即拿起望远镜观看骑兵的战斗,他从来没亲眼见过骑兵对决。

清军的骑兵看旗号与身着打扮像是蒙古人,他们整齐划一的射出手中的弓箭,然后将马刀抽出催动战马加速向明军骑兵杀去。

明军与清军不同,他们一手拉马缰,一手持马枪瞄都不瞄就先开了一轮,然后将枪甩到背后迅速抽出马刀接战。

两军像猛兽|交锋一样迅速撞到一起,道道血雾向空中散落,不到二分钟便交错而过。地上散落着残肢、死尸、倒地的战马与重伤的士兵。没有失去主人的战马,能跑动的战马都被裹挟到两旁去了。

蒙古骑兵调头集结准备再次冲锋时,明军炮兵根本没给他们机会又是一阵炮弹砸了过去,伤亡惨重的蒙古骑兵立即冲回关内。骑兵间的交锋到此为止。

欣赏完这个世纪最经典的骑兵交锋,朱慈烺满意的放下望远镜,经过长达半年的训练,炮兵终于像模像样了。

他要求在外野战时,轻型火炮要在半分钟之内能准确的计算出着炮点并开炮,重型炮要一分钟。炮兵们没有浪费弹药,经过半年的训练他们终于做到了这一步。

经此一役,清军是不敢轻易的出关野战了。因为明军不仅炮兵反应快,骑兵也比他们强悍。骑兵交锋,他们占不到便宜。

明军的火炮从关前的女墙开始向关墙移动。十轮过后,另一组火炮接管炮击,炮兵也开始给炮管降温,等第三组打过再接力开火。

炮击从早晨一直断断续续的持续到半夜,清军关前修的营垒早就不见了踪影,女墙也被破坏干净,关上的箭楼、角楼等建筑也都倒塌,关内一片狼藉。

朱慈烺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朝杨展点点头。

火炮瞬间再次密集起来,杨展快速向营帐外跑去,他将亲自领兵冲锋,二千余明军扛着竹梯向集贤关奔去,后面紧跟着三千士卒随时接应。

杨展刚到关前,躲在壕沟里的哨兵就敲响了铜锣紧接着就戛然而止,明军还是在关墙上架上了梯子开始攀爬,炮击也适时的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