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清明时节-3(1/2)

“大小姐,请快进去更衣吧。√网”随从一面说着,一面有些好奇地朝她看。

恒雨还似觉察到随从的脸色,连忙沉气敛容,一语不快步进入客店。楼梯上到一半,只见太白气谦和的乡绅。这时,听他开口说道:“方才小姐不在,我已将来意同令尊和令师兄说了,是关于《十方精要》。”

恒雨还已然明了,忙道:“白阁主,你说的事我都知道了。早先遇到了东方小姐和上官道长,他们已经告诉我了。”

“上官道长?”白孟扬一脸疑惑。

恒雨还忽然意识到说漏了嘴,微微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说来话长。上官公子……的确也是道长。白阁主,还是说《十方精要》吧。玄都如今尚未有掌门。”说到此处,稍顿一下,先朝霍仲辉,再朝父亲皆看了一眼,随后正色道:“倘若我有幸继任,愿意替白阁主保管此物。不知大师兄意下如何?”

霍仲辉见她出语时神情笃定,毫不避讳,不禁勾起一丝赞赏,说道:“你我想的一样。”转头对白孟扬道:“白阁主尽可放心。不过掌门决裁尚需些时日。至于多少时日,我和师妹会商量的。”

“不妨,不妨。”白孟扬客气说道,“只怪我放不下这心事。三位皆是侠义之士,都是我冒昧。过意不去,过意不去。”

正事说罢,四人又岔开话题闲聊了一会儿。终此一席,恒靖昭虽然一直和气健谈,但恒雨还还是看出了他眼底的焦虑,尤其是在方才她坦然直言有心继任掌门的时候。她知道,父亲想让她回心转意,可这决定并非一时之念,所谓日久弥坚,这念头早就在她心底深植,自从那日和师兄们聚会时说出口来,就再也不会回头。

白孟扬告辞的时候,窗外雨势依旧。一夜淅沥。

次日清晨,天刚有些蒙蒙亮,西津渡口上已经热闹起来。雨住风歇,准备渡江的人6续集结到码头上,行脚的,推车的,赶牲口的,在石板路上留下各种声响。有摊贩在码头边竖起锅灶,几蓬热气缭绕在暗昏昏流动的人群中。

丘胤明这时已经登上一支渡船,立在船舷边一处宽敞空位,双手张着口布袋,黑马正埋头从袋子里吃着什么,不时地晃晃耳朵。方才过码头时,看见有人卖新鲜的豌豆,他知道马儿喜欢吃,就买了一口袋,上船后一边喂着马,一边打量着正在上船的零散客人。

快要客满了,就在这时候,他瞥见两个身形矫健的人牵着马从码头上快步过来,刚好赶上了这支渡船。跳板收起,两个大汉好不容易找了块空地和马匹挤在一处,转眼四顾,目光落在丘胤明身上。

丘胤明自然也看清了这两人,心中诧异,觉得面目有几分眼熟,却又说不上姓名,好像是西海盟的人。可那二人却认得他。原来他们就是华气象,不由得令人对古时盛景浮想联翩,此地虽比不得杭州之风姿明艳,可清丽淑秀之气倒胜得三分。沿山道上行间,丘胤明问起这几日春霖山庄众人的行迹。

朱正瑜的这两名随从他已然熟识,原本都是夷陵郡王府的内臣,在春霖山庄也是有头脸的下人,一个四十来岁叫做李盛希,另一个三十多岁,名叫钟泉。去年在开山大会时就认得了,近来知晓了二人的来历之后,他便有意和他们多了些客气往来。这二人心里也明白,朱庄主对这位前巡抚大人是既忌讳又不免钦佩,如今他还是老宗主的公子,这便又是一层利害,二人自然也乐意同他亲近。

“老宗主这两日和张先生形影不离,先前好像还没这么熟络。”李盛希说道。

“听说张先生是个极会享乐的,莫不是他带着家父将这扬州城里里外外都赏玩遍了?”丘胤明揣测着。这时,三人转过一处山崖,石径拐入一片紫竹密林中,迂回曲折,幽深雅丽,不时可见古时留下的断墙残垣,背阴处苔痕深重,向阳地里野英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