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年(1/2)
杨林与刘备签了协议,就再没有必要留在荆州了,隔日,便带着鲁肃和诸葛瑾,一同回东吴了。
三人同乘一辆马车,但是诸葛瑾看杨林的眼神却始终不对。
原本在昨日,诸葛瑾是可以和胞弟诸葛亮叙旧的,但是因为昨日杨林向刘备献西川地图之事,诸葛瑾一直耿耿于怀。
于是诸葛瑾婉拒了诸葛亮的邀请,独自一人在驿馆中喝闷酒,而后第二日,便随着杨林一同回柴桑了。
鲁肃原本想和杨林、诸葛瑾攀谈一阵的,但是见诸葛瑾表情不对,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一路无话,直到出了荆州地界,鲁肃才想要打破尴尬,说道:“二位,现在已回到了东吴的土地上了,我等身为东吴之臣,在这里可以无话不然。”
鲁肃示意诸葛瑾,诸葛瑾这才不悦道:“子敬兄,非在下不想说话,只是这杨林所做之事,实在是太气人了,在下对他,实在无话可说!”
鲁肃对于之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一次既然诸葛瑾点名说了,鲁肃便问杨林,道:“杨大人,诸葛先生所说的,究竟是何事?”
杨林笑道:“也无甚事,只不过是不才献了一张西川的地图给刘皇叔,好让刘皇叔取那西川。”
鲁肃一听,也是一惊。
对于攻城略地的一方,如果有一张军事地图,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了,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曹操得到了东西两川的地图,那么张鲁和刘璋,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挡曹操的大军。
而杨林有这样一张地图,他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拿去献给刘备了,虽说刘备和东吴是盟友的关系,但是将这张地图献给孙仁主公,岂不是更好?
若是鲁肃亲眼见到杨林献地图,只怕会和诸葛瑾一样生气,但是事情已过了,再怎么做也无法挽回,于是鲁肃也没有那么气愤,而且转念一想,以杨林的心性,他不至于会做出有损东吴的事情来。
鲁肃试探性问道:“杨大人,莫非让刘备去取西川,也是你的计策之一?”
虽然鲁肃问得颇为可笑,哪里有送别人城池的计策?不过杨林却认真回答,道:“子敬,乱世之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而计策,能立即见效的,其实只是下策,而如果一项计策在数年之后才生效,且收效甚多,这样的计策,才算是上策。”
杨林的话依然很明了了,他献地图给刘备,完全是他的计策。
诸葛瑾的态度有一些缓和了,不过他还是以一副怀疑的眼神看着杨林,道:“杨大人,你说这是你的计策,可是在下却根本不懂,你要如何向刘备发难?”
杨林笑道:“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发明了一种九连环,此种九连环,环环相扣,一环与一环之间甚是紧密,没留丝毫破绽,不才的计策,正是连环之计,先让刘备去取西川,再与刘备签订互不侵犯的协议,再让刘备准许东吴商人在自己的辖地里通商,计策已在路上,刘备中招,只是早晚的事。”
杨林说得信誓旦旦,诸葛瑾却依然不信,问道:“杨大人,照你这么说,你的计策一定是非常高明的,可是你的计策,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还请杨大人明示。”
诸葛瑾依旧认为,将西川的地图献给孙仁主公,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献给刘备来的多,现在,杨林只是许下一句空头的承诺,他的计策所能够得到的利益,实在是无法估量。
杨林道:“诸葛先生,不才与主公,是生死之交,早些主公被逼嫁于曹操,不才还为主公挨过一顿板子,差点死掉,今主公终于手掌大权,正是图谋天下之时,不才又怎么会背叛主公呢?不才对主公忠心一片,可昭日月,无论不才对外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对东吴有利之事!”
诸葛瑾依旧不说话,对杨林所言不置可否。
杨林见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