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挡车(1/4)
一个月后,沿袭着另个时空的失败宿命,唐赛儿依煞删样,不讨这次比另一个时空败的更加彻底,败得更加不堪。
朱允坟曾经生活的那叮,历史中,是由于当时的永乐大帝朱林迁都,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俊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当其冲。
祸不单行的是,那几年山东又连续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芶延生存,但仍然“换役不休,征敛不息”百姓陷入绝境。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宫府讨粮,林三被杀害。她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她忍无可忍,才决心率众起义。
那时唐赛儿有广阔的展空间,有着千家万户与她遭遇相同的百姓,有着很多活不下去的人,还有朝廷逼迫出来的民怨。虽然依旧是靠着白莲教妖言惑众,聚拢人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勉强算是正义之师。
在如今可不同,先要说的是,朱负,坟并未迁都,而是选择了太子守北平的策略,这样比封藩王还要保险,但也比封藩王还要节省,北平有现成的蒙元故宫可以利用,稍加修耸就可以了,而且朱允坟登基以来,尽量的减轻百姓真担,根本就没有大的民怨,大家就算是闲了的茶余饭后。也是议论下见过的西洋人和大明运动会的短短,谁有那介,心情造反啊。
更何况,高丽半岛和日本四岛归入大明的版图后,四个藩王要建设自己的藩属,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就算是有一些闲散的劳动力。也被他们请走做工,或者出海做了水手、行商。每个人都赚得口袋鼓鼓的,谁造反就是和自己的钱袋过不去了。
不要说山东的百姓,就连唐赛儿辛苦经营的根据地也是如此,卸石棚寨是白莲教最后的根本,那里虽然十分团结,但为了隐藏形迹。还是以村落的形式出现。按时的向官府缴纳税赋。享受着朝廷的各种优惠,久而久之,人的思想已经软化了。
唐赛儿回到卸石棚寨后,召集四寨的领和白莲教的骨干商议配合智光和尚的计戈时,就已经感到了阻力,她曾经劝说了很久,除了当年白莲教的老底子之外,新一代的年轻人,除了一些好勇斗狠的,都不是太情愿参加。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唐赛儿看到这个情景,知道如果不动这次起义的话,那么以后白莲教估计就完全没落了,所以不顾众人的劝说,勉强筹备了一千五百余人。分散开来,昼伏夜出的向曲阜方向汇集。
袭击孔府的行动十分成功,甚至只动丹了不到五百人就完全控制了局势。二十多岁,刚刚承袭衍圣公的孔彦暗被吓的几乎失了魂,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唐赛儿听从智光的劝诫,并没有胡乱杀戮,只是抢掠了一番,让属下寻找附近的村民。看有没有受过孔府冤屈的,也正好孔府平日在曲卓一带气焰熏天,平时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现在让其指认出来,胡乱杀了几个孔氏的旁支子弟作为示威之用。随后就离开曲卓,高调回转青州,一路上洒水、新泰、莱芜、蒙阴、临胸等地不论大小府县。都以惩办贪官污吏、土豪劣伸等借口进行抢掠。除了金银财物之外,那就是以马匹为主,造成了一千五百人上曲卓打土豪,回转之时,每个人除了腰间鼓胀,还基本上抢了近两千匹马。
机动性大大的增强了,本来如果按照智光的建议,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回卸石棚寨,只是在外面游击,那样的话,估计智光的预算是对的,济南军镇虽然拥兵甚重。但是没有朝廷的谕旨兵符,也很难寻到这一千余人的踪迹。
但是乌合之众毕竟是乌合之众,看着从曲阜等地抢来的财物,每个人再也没有心情东奔西跑了。有几个年轻的领,甚至还偷偷藏了抢来的民女在队伍中,被唐赛儿现之后,很很的教了一顿,要不是情况危急,正是用人之际,恐怕唐赛儿会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